大昭寺
作者:成都租車網 | 來源:iknowwinorhino.com | 2015-07-24 15:59:38 | 瀏覽次數:
大昭寺建于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是吐番贊普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之后的建筑,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松贊干布建寺目的是為了鞏固其統(tǒng)治,并將佛教弘揚到全藏各地。傳說建寺前,文成公主運用陰陽五行的方法,試測出西藏的地形,認為西藏的地形酷似一位仰臥的魔女,而拉薩的倭塘湖似其心臟,只有填湖建廟。在填湖的過程中,用白山羊運土,為了使后人記住羊群運土的勞績,在寺門口的木柵欄內塑有兩只白羊,并稱為該寺為“惹剎”(意為山羊馱土)。據藏文史料稱,寺內原供奉尺尊公主帶來吐番的不動金剛佛像(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唐朝金城公主嫁到吐番后,將這尊佛像搬到小昭寺,而把文成公主帶到吐番的臥覺佛像(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迎來大昭寺供奉,遂稱該寺為“覺康”。搬進大昭寺的銅佛,由后人鎦金,故稱“鎦金銅座佛”。
大昭寺占地16700平方米,共建有20多個殿堂,總建筑面積為25100多平方米。
據史料記載,唐代文成公主修建大昭寺時,曾從長安招來許多木工、畫匠,如今在該寺的墻壁上還繪有當年各民族工匠在沼澤地上排水填石、架木壘墻的勞動情景。從主殿看,甘梁架斗拱都是漢族古典建筑中老式造型,柱頭、zhan部的裝飾受到印度和尼泊爾文化的影響。因此人們稱大昭寺的建筑以藏式為主,融合了唐代和尼(泊爾)?。ǘ龋┑哪承┙ㄖL格和特色,是多民族文化藝術的結晶。
大昭寺不僅僅是一座供奉眾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們膜拜的殿堂,它還是佛教中關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壇城(曼陀羅)這一密宗義理立體而真實的再現。在大昭寺的正門入口處前面,有三根石柱。一根石柱上用漢藏兩種文字刻著公元823年簽訂的唐蕃會盟書。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并且開創(chuàng)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guī)式。經歷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偉規(guī)模。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筑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還有兩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藏族人也喜歡將以大昭寺為主的八角街一帶稱為“拉薩”,藏文意思是佛地,你還可以看到虔誠的朝拜者在大昭寺門口磕長頭,場面非常感人,由此可見大昭寺在西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文成公主入藏和對拉薩建設的重大貢獻
唐蕃友好,唐王允婚,于是文成公主作為漢藏人民友好的使者,帶著少量的侍女和衛(wèi)士,在江夏王李道宗的護送下,于公元641年從長安出發(fā),不畏艱險,涉水翻山,向西藏進發(fā)。松贊干布也派褸東贊為專使,進入唐朝迎親。并決定于公主途徑路上,建筑城寨,以作紀念。公主經過藏族地區(qū),一路播下漢藏兩族人民的友誼種子。也指導藏族地區(qū)人民耕翻土地、種植糧食、安裝石磨等。公主進藏途中的功績,廣泛流傳于青藏高原各地。
經過兩年多的長途跋涉,公主終于在643年安全到達吉雪臥塘。此時吐蕃人民聞訊歡騰雀躍,歡歌郊宴,隆重慶祝。
公主到達時,這個吐蕃王都城,是一片芳草萋萋,沼澤沙灘的蕭條之地。臥塘中央有一湖泊,名曰臥措。那時,在原修有一巖洞的瑪波日上(紅山)上,又修了一間宮室(森康嘎布),赤尊公主入藏后又建起一些房子。拉薩建設,惟是而已。拉薩的真正發(fā)展和建設,是文成公主抵達以后的事。據史書記載,公主信奉佛教,進藏時還挽運一尊釋迦牟尼塑像。到達拉薩以后,佛像先是用帷幔圍于沙地樹叢之中,可見當時拉薩是多么荒涼。
公主入藏以后,應松贊干布及赤尊公主之請求,籌劃在臥措之上,為赤尊公主建一寺,這就是后來的大昭寺;后公主又在臥措西北面沙灘上建了一座純粹漢式的寺廟,即今天的小昭寺;這兩座寺廟的建設過程,都顯示了公主的博學多才,她從設計到施工,都出了許多主意;同時公主又召來唐朝的不少工匠,參加這兩項宏偉的建筑工程。據史書記載,在大昭寺建設過程中,赤尊公主從尼婆羅召來不少工匠,參加建設??梢娎_的建設,一開始便凝結著漢藏人民的友誼,也凝結著中尼人民的友好情誼。
從建設大昭寺這一工程,我們可以看到文成公主的聰明才智。她懂得天文地理,運用星象學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觀察天象地氣,認為拉薩地形若母夜叉仰臥之心臟,兇相畢露,不利于創(chuàng)基立國,應建寺廟以鎮(zhèn)之。她認為臥措乃母夜叉之心臟,湖水是女妖的血液,應建廟以鎮(zhèn)其心臟。公主又根據五行相承相克的理論,獻策于松贊干布,認為廟宇工程,宜用白山羊背土填湖,松贊干布對公主意見,言聽計從。于是在公元646年,大昭寺的工程便破土動工。這一填土建寺的工程,是拉薩歷史上第一大建筑工程。經過包括填湖在內兩年的施工,臥措上終于矗立一座宏偉的廟宇,這就是至今香火不絕的大昭寺。據很多史書的記載,在建筑大昭寺的同時,在臥措西北沙地上由從長安召來的工匠為公主帶來的佛尊建造一座完全仿造唐朝格式的廟宇??小昭寺。人們把山羊背土的行動,用其藏語之音??山羊為“惹”,土為“薩”??命名這座規(guī)模宏大的大昭寺;又因為當時臥塘上矗立了如此巨大的建筑物,成為這個王都的突出標志和象征,故人們又把“惹薩”賜給這座都城,當時漢文把“惹薩”音譯為“邏些”,故史書稱拉薩的前身為“邏些”。
公元648年,宏偉的大昭寺和小昭寺均建成,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所帶來的佛像分別請進寺中。
據《賢者喜宴》書載:公主進藏時隨身帶有騾、馬、駱駝等百十馱載嫁妝,馱有許多文史資料、醫(yī)學、歷算書籍,還有大量佛經等。同時帶來了蔬菜、谷類等種子,又帶來了建筑、釀米酒等先進技藝和唐代音樂舞蹈等技術。這些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對促進吐蕃的經濟文化發(fā)展,加強漢藏人民的友好關系,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文成公主一直被銘記在西藏人民心中。松贊干布650年死后,文成公主一直待在西藏。那時,吐蕃和唐朝一度失和,公主仍然和吐蕃人民友好相處。680年,公主去世。當時唐朝與吐蕃戰(zhàn)火未滅,吐蕃仍為公主舉行隆重的葬禮,并和松贊干布合葬于窮結的藏王墓中。
文成公主受藏族人民尊敬之至。從古到今,文成公主的功績都不斷被民歌、藏戲等文學作品所描寫,廣泛流傳于民間。文成公主是藏漢人民友誼的使者,對西藏的經濟、文化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藏族人民也給予她無限崇高的榮譽。關于公主的故事傳說,遍及萬里高原,證明了她真正活在藏族人民的心中